发布日期:2019.06.10
如何有效地控制翻译质量?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2-21 15:10
在翻译行业,翻译质量一直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翻译公司及翻译人员的声誉往往取决于他们向客户提供的翻译质量。但是,对翻译质量的评判随着客户需求、译员资源和文件涉及的行业领域不同而不同。那么,如何把握翻译质量,不断提高翻译服务水平,做到让客户满意呢?

在翻译流程分工上,除了负责翻译的译员之外,通常还有负责审校与润色的人员。从过往的工作经验中我领会到,在翻译时,我们要能够有效掌握自己的翻译质量,而不是将质量把控的责任全部移交给后续的审校人员。不同的译员往往会有不同的工作习惯。有些译员会边翻译边校稿,有些则会在全部翻译完成之后再全文校稿。在刚接触翻译工作时,我的习惯是全部翻译完再校稿,翻译时遇到实在不能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暂时标注下来,等到翻译完成后再通读一遍译文,集中处理这些遗留问题。后来我发现,虽然等到翻译完成后会有更好的全局观念,有些之前无法理解的问题在继续翻译的过程中会“豁然开朗”,但这种习惯也存在很明显的弊端:翻译完成后再通读译文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稿件篇幅较大,等到全部翻译完再校稿,可能会由于时间或心力的限制,导致校对得不够仔细,难以发现细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在翻译时没有进行概念与术语的研究与查证,最后会发现,全篇一起研究查证是件非常繁重的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总结,我认为,要想控制翻译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在翻译时就“一词、一句、一小段”的范围,以译文对照原文来校稿,翻完之后再进行全文润稿,或者根据文件状况与客户需求进行通篇调整。这个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边翻译边校稿:对照原文来校对译文,正确诠释原文,避免低级错误。第二,纯粹润饰译文:在全篇检查时,只看译文,这样才能摆脱原文语言习惯、架构、表达方式的影响,让译文在润饰后更地道、更流畅、更易读。第三,通篇调整:项目交付之前,最后通读一遍客户的需求。如果有任何问题,及时与客户沟通并作出相应调整。作为合格的译员,我们应该尽量在第一阶段就把翻译做好,努力翻译好每个句子。遗留到后续阶段的问题越少,审校和编辑过程中这些问题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小。

在公司层面来看,完善的翻译管理是节约成本和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商业翻译,翻译质量与整个翻译流程管理的水平息息相关,而不仅仅与译员水平的高低或责任心相关。如果流程各阶段的职责不清,就难以界定责任。很高兴的是,我经常合作的PM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会检查最终译稿,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反馈给我进行修改。另外,各个环节的沟通也十分顺畅,客户的要求始终能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我们,对于译文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也能准确及时地知晓。再者,公司有一套严格的评估体系。主管和PM会根据我们的质量定期进行如实评估,这有利于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醒我们树立责任意识。希望公司进一步加强翻译流程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控制成本,增强客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