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
发布日期:2020-03-03 15:17
翻译腔又称为翻译体,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病。它指将源语言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入语中,因而形成一种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混合体。 

翻译腔又称为翻译体,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病。它指将源语言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入语中,因而形成一种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混合体。其主要特征为文笔拙劣,只顾在形式上逐词逐句地紧随原文,忽略译入语语言结构特点和习惯表达方式,让人觉得译文南腔北调、佶屈聱牙、难懂费解、甚至不知所云。这个问题在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广告、政治、公司网站、市场营销等题材项目翻译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造成翻译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个人认为客观方面是西化,而主观方面是译者的翻译态度。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必然会受到这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在英语语言的熏陶下,译者译文西化的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在翻译完成之后,译者应站在读者的角度,回读一下自己的译文,确认译文是否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被读者理解。其次,译者还应秉持语篇翻译观念,审视一下每个句段在整体上是否符合整个语篇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缺少这两个步骤,翻译腔的问题极易出现。

 
一、翻译腔的表现形式:
1.  词汇方面
英语与汉语的词汇都有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之别。基本意义指词汇原有、固有的意义,而引申意义则要根据语境的变化,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语境的变化,在进行英汉转换时,若不对词汇的基本意义在目的语中作出相应转换,就会造成翻译腔的问题。例如:
Source:Each track is aligned to industry-leading certifications, which employers look for as validation of your exceptional skill.
原译文:每条发展道路均与行业领先的认证保持一致,雇主将其视为卓越技能的验证。
修改后:每门课程均与行业领先的认证直接挂钩,雇主会据此评判您是否具备卓越技能。
 
这是一篇关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的营销文章,译文的措辞、句式乃至声调等必须符合这类文章的特点、目的和要求。应根据语境对词汇的基本意义做出相应调整,而不能一看到 track 就想到“道路”,一看到 validation 就想到“验证”。
 
2. 句子表达方面
在句子表达方面主要表现为译文让人读起来不顺畅、心里疙疙瘩瘩,不符合地道汉语的表达习惯,如多个定语修饰的长句、状语后置、代词频出、过于受原文语序和语法结构的制约。例如:
Source:To get started, we recommend these three "no experience required" courses for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your career goal.
原译文:我们建议从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这三个“无需经验”的课程开始,无论您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修改后:无论您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们建议所有学生都从这三门“无需经验”的课程开始学起。
 
3. 句式方面
英语是形合语言,重外在的形式连接,而汉语是意合语言,重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英语中的连接词的使用要远远高于汉语。而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过于受英语中连接词的影响和限制就会造成翻译腔。例如:
Source:Rather than have the Web Auth process be handled exclusively by the local WLC, the authentication portion can be separated and handled by an external authentication server while the local WLC handles the provisioning of the web login pages.
原译文:网络身份验证过程不由本地 WLC 专门处理,而是可由外部验证服务器隔离和处理验证部分,而本地 WLC 处理 Web 登录页面的设置。
修改后:不是由本地 WLC 独立处理网络身份验证过程,而是可将身份验证部分分离出去,由外部身份验证服务器进行处理,而本地 WLC 负责处理 Web 登录页面的设置。
 
4. 现实逻辑方面
不论是源语言还是目标语言,都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如果只是似是而非地按字面将英文翻成汉语,而忽略客观现实的逻辑关系,译文就会让人觉得费解。例如:
Source: Then, find one of our 10,500+ academies near you to enroll.
原译文:然后,从附近的 10,500 多所学院中找出一所并报名。
修改后:然后,从我们的 10,500 多所学院中就近选择一所报名学习。
(根据现实经验判断,10,500 多所学院不可能都在附近。)
 
5. 文化传递方面
英汉语言差异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在修辞达意和修辞效果上缺乏考虑或对成语、典故和习语的源语信息理解不透,造成直译,在译文中又缺乏对必要的增补或解释,就会造成翻译腔问题和跨文化交际失败。例如:
Source: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原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玩游戏。
修改后: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正直。
这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用法。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推翻旧教后,新教教徒拒绝吃鱼表示忠于新教。所以“eat no fish”就转译为“忠诚”。当然就要遵守规则,“play the game”就转译为“守规矩”。
 

二、避免翻译腔问题的对策
1.  全面透彻地理解原文
正确、透彻地理解原文是地道、充分表达的基础。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创造出好的译文,不仅翻译时要字斟句酌,翻完初稿后还要反复审核。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第一眼看到某个句子时,对它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反复多读几遍,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刚开始可能会受到原文语言习惯的影响和制约,但经过反复阅读审阅就会慢慢摆脱原文的束缚,使译文越来越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译者还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全面透彻地理解原文。
 
2.  提高译者自身的素质
译者应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为正确、高效地理解原文夯实基础;同时,译者还应提高自身汉语修养,为地道、自如地表达目的语奠定基石。另外,翻译本身涉及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译者平时应注重积累各方面的背景知识,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专业领域的难点时只能输出带有翻译腔的译文。

3.  注重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的使用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避免对原文机械翻译。例如,在词汇层面,可用的技巧包括省译词语、转换词类、语义引申等;在句法层面,可用的技巧包括拆译长句、调整语序、转换语态等。这个方面涉及的知识广而深,非短篇幅能描述清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做进一步探讨。
新闻分类
最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