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译英技巧
发布日期:2020-03-11 15:21
汉英翻译分为两种: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大家普遍认为英译汉相对容易,而汉译英则比较难。对我来说更不例外。

汉英翻译分为两种: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大家普遍认为英译汉相对容易,而汉译英则比较难。对我来说更不例外。对公司的财经翻译组来说,平时的英译汉任务较居多,平时连分配的英译汉练习也大多数是英译汉不在少数。因此为弥补短板,在空余时间我将自己在空余时间的学习重点放在了汉译英练习上。 

我认为汉译英的难点首先在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汉语措辞优美、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且句子结构灵活。这是汉语与英语的区别,也是汉译英的困难之处。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中译英时首先要将汉语进行拆分梳理,即简化、转化。


(1)一、适当增删。
例如,: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这句话。此句可翻译为译文为:“Since ancient times, Xinjiang has been inhabited by many ethnic groups believing in a number of religions. ”。此句句子中“聚居”与“并存”在英语用一个词足以概括,无需分别翻译。

又例如,“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这句话可翻译为此句译文为“:Science is practical learning that tolerates no dishonesty and takes strenuous efforts”。.其中,中文中的“老老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都是强调科学的求真精神,用“tolerates no dishonesty ”即可表达到位而又不会赘述。

删去冗余内容多余可保证确保译文简洁,同时,适当补充内容可增强增强理解。例如,在翻译中国的朝代时,可补充朝代的时间起止时间,如将“自清朝起”译为“since the Qing dynasty (1636-1912 )”。同样地,对于神话故事或、典故等,也可在翻译时适当展开描述,以帮助便于读者理解。

(2)二、内容转化。
中文常用比喻、排比等修辞,使句子生动形象,。有些比喻涵义中英读者都可理解,但大多数修辞方法外国读者是体会不出。了的,英文通常更注重实质信息。翻译“敢于肯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可以用概括方法翻译,就是将“硬骨头”、“险滩”提炼概括为“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也可沿用源语中的比喻意象,也就是直译“硬骨头”、“险滩”,”。但如果概括翻译的话会丢失原文本身的色彩,而采用直译更能保留原文特点,试译为:““dare to gnaw through even tough bones, dare to ford dangerous rapids”。

但是,如果将而“朝阳小学创建于1866年,历经140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的“风风雨雨”若直译为“wind and rain”就会闹笑话了,。这里可以理解为朝阳小学走过经过的历史,译为Founded in 1866, Chaoyang Primary School has a 140-year history of continued development则比较合理。

(3)三、增加连接词,梳理词句之间逻辑。
如“睁大双眼,遍地机遇”,睁大双眼”与“遍地机遇”看似为并列关系,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前者为后者的条件,可用连词if来连接两个短语:This is a land teeming with opportunities if you keep searching。有时中文中的语句比较散,逻辑结构不清晰,适当选择并列、转折或因果连词可以帮助梳理逻辑,增加译文可读性。


其次,汉译英的难点还在于如何用外语表达汉语意思。对中文进行梳理后,就需要选择准确恰当的英文表达。语法准确、句法缜密、风格恰当是评判译文质量的三个基本标准。

中译英时切忌一字一字地逐字逐句字面翻译,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英文语法,而且尽量选择英文中的类似表达方式,以及。如“听不进逆耳之言”可以用“turn a deaf ear to candid, blunt words”来表达,不可按中文堆砌英文词汇。

谚语俗话俗语尽量不要凭主观翻译,而是要借鉴中英文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例如,“‘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选择新市场时要权衡其风险与机会”中的谚语根据语境可译为“one can’t put all his eggs in one basket”。
新闻分类
最新行业动态